孔子学易 义理易学

来源:周易研究会官方网站 作者:易经文化
孔子学易 义理易学传统周易八字预测,长文四柱八字预测,统而言之,道易之根本精神,在于守静修身、贵柔求真,以道法自然为怀,以全真养性为旨,后世外寇入侵、战乱频繁,而或西物东来、人欲横流,故使承继道易者稀矣。

义理易学

儒学易
   儒学易(或称儒家易、儒易)源远流长:发端于《易大传》而流传至今,与儒学一道同步发展。《易》作为儒家经典,名冠群经之首,历代研学不衰。

儒学易
    汉代,象数易盛兴于官学,开创汉易气象,义理易潜流于民间,难以兴旺,唯西汉末年扬雄仿《易》作《太玄》方在统综象数义理、整合当时学术上有所创新,为易学再注活力。

儒学易
    魏晋时期,王弼扫象,明言曰:“夫象者,出意者也,言者,明象者也。尽意莫若象,尽象莫若言。言生于象,故可寻言以观象;象生于意,故可寻象以观意。意以象尽,象以言著。故言者可以明象,得象而忘言;象者所以存意,得意而忘象。” 引《老》、《庄》注《易》,将《老》、《庄》、《易》合称《三玄》,象数尽扫、义理开显,易学空气涣然一新,虽引入不少道家思想,然易之儒家主体精神未变。

儒学易
  唐代,孔颖达等编出《周易正义》,在“疏不破注”的前提下对王弼、韩康伯之易注作了疏释,有所创见,对王弼义理易学的发展,构成汉易向宋易发展中的重要一环,功垂易学史。王、韩的易注也正是通过《周易正义》才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。

儒学易
    宋代,儒家易学大兴,整个宋代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沿着易学开出来的,这从理学宗主周敦颐的《易通》(《通书》)、张载的《横渠易说》、司马光的《温公易说》、程颐的《程氏易传》等名著中可见一斑。宋易在发兴中一分为三,分别形成以张载为代表的气学易、以程颐为代表的理学易和以杨简为代表的心学易。

儒学易
    明、清两朝,皆有正统官定易学──明初胡广等奉敕撰成《周易传义大全》,成为《五经大全》之一部;清康熙年间李光地又奉敕编成《周易折中》,颁行天下。这两部易著都对儒易的延续传承起了重要作用。
    明清时期自有创见而成一家之说的当推明清之际大儒王夫之,他先后著出《周易稗疏》、《周易考异》、《周易外传》、《周易大象解》、《周易内传》、《周易内传发例》等易著,后四种即“船山易学”之代表作,其总纲是:“以乾坤并建为宗,错综合一为象;彖爻一致、四圣同揆为释;占学一理、得失吉凶一道为义;占义不占利,劝戒君子,不渎告小人为用;畏文、周、孔子之正训,辟京房、陈抟、日者、黄冠之图说为防。”

儒学易
    近代以来,承继和发展儒易的大家当推熊十力和方东美。
    概而括之,可以说儒易之根本精神,在于刚健奋发、生生不息。《易传》得此精神,萌发出吞吐日月、大化变通之灵魂;宋哲得此精神,生化出豪迈创造、磅礴开新之气魄;熊十力、方东美得此精神,开放出顶天立地之胆识。
  是故儒易如薪火传承、生生不息,历代皆有博大者。


道学易
    道学易(或称道家易、道易)源起《彖传》,《易大传》本身即是首次儒道全面结合的产物;经西汉扬雄、东汉魏伯阳、魏晋王弼、宋末元初俞琰等发扬光大。
    统而言之,道易之根本精神,在于守静修身、贵柔求真,以道法自然为怀,以全真养性为旨,后世外寇入侵、战乱频繁,而或西物东来、人欲横流,故使承继道易者稀矣。

佛学易
    佛学易(或称佛家易、佛易)自汉晋佛教输入、尤其是南北朝佛教流行以后便渐渐兴起,形成独特的中印思想合壁之易理。
    佛易成熟之代表作,当推明末智旭的《周易禅解》以及道盛的《金刚大易衍义》等著作。

佛易简议
佛易相异点:立论基础;理论体系;人生认识
佛易相通点:开启心智、明心见性
佛易精神:
   看破有尽身躯,万境之尘缘自息;悟入无坏境界,一轮之心月独明。

附:熊十力传奇
  自幼谓父兄:“举头天外望,无我这般人。”
  一日,熊十力与好友吴崑、刘子通、李四光同聚武昌雄楚楼,四人挥毫泼墨,直抒胸襟。吴崑先录李白诗一首:“问余何事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,桃花流水杳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”刘子通则书道: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,若有心若无心,飘飘然飞过数十寒暑。”两人都有功成身退,隐居回归之意。后成为中国地质学之父的李四光先生则泼墨而书:“雄视三楚”。熊十力先生更挥笔写下:“天上地下,唯我独尊”。

附:熊十力传奇
  1920年,经梁漱溟先生介绍,熊十力入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佛学大师欧阳竞无先生,专习佛学。苦修三年,其刻苦精神和极高的悟性得到欧阳大师的高度评价。
  1922年,受梁漱溟等举荐,熊十力被蔡元培聘为北大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。

附:熊十力传奇
    熊十力所授课程是《唯识学概论》,可他在写讲义的过程中,突然对旧唯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,遂尽弃旧稿,自创《新唯识论》。此课一开,便成为中国学术史、中国哲学史、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里程碑,标志“现代新儒学”诞生。
  1932年,竭熊氏十年之力的煌煌巨作《新唯识论》(文言文本)出版。1944年,熊氏《新唯识论》(语体文本)付梓。

附:熊十力传奇
    此书一出,立即遭到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内学院师友群起攻之。其师欧阳阅后痛言:“灭弃圣言,唯子真为尤”,措辞严厉。欧阳弟子刘衡如著《破新唯识论》对熊氏其书进行系统破斥,指责他“于唯识学几乎全无知晓”,并指斥其书“杂取中土儒道两家之义,又旁采印度外道之谈,悬揣佛法,臆当亦尔”。熊十力不甘沉默,著成《破(破新唯识论)》一书,对刘氏之斥逐一破解,为自己辩护。蔡元培、马一浮等则对此书推崇备至,评价甚高。
    
附:熊十力传奇
    熊十力认为,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,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,自己的文化。1954年移居上海后,熊十力先后完成《原儒》、《体用论》、《明心篇》、《乾坤衍》等著作的撰写,前后共8种,凡130万言,可谓老骥伏枥、壮心不已。
    牟宗三在《生命的学问》中记载:一日,熊十力与冯友兰会论“良知”,冯言良知是个假定,熊惊讶:“你说良知是个假定?这怎么可以说是个假定?良知是真实、是呈现!”牟宗三深为感动:“熊先生的霹雳一声,直复活了中国学脉。”


7071781758 2024-11-12 07:04

Tag:孔子学易 义理易学
评论列表
编号搜索: 搜